開發——東部克服資源稟賦“先天不足”,因地制宜發展零碳能源
“今天又破紀錄了!”3月22日中午,記者在安徽績溪縣抽水蓄能電站采訪時,國網安徽電力高級工程師李端超興奮地展示起他手機上的即時數據:安徽集中式光伏發電出力突破770萬千瓦,創出歷史新高!就在同一天,與安徽相鄰的浙江也傳來好消息:浙江全社會光伏發電出力突破1000萬千瓦,全省超1/7的電由光伏提供。
如果說西部的零碳能源建設具有規?;l展的優勢,那么土地等資源稟賦“先天不足”的江南水鄉,如何也讓光伏當了主力?國網浙江電力發展部主任邵學儉說,關鍵是因地制宜,“成片大規模建設條件不夠,我們就深挖分布式的潛力?!?/span>
在溫州市樂清林科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廠房屋頂上,一塊塊藍色的光伏板整齊排列,“每年發出240萬千瓦時電,不僅能滿足企業自用,還有約48萬千瓦時多余電量賣給電網,每年總效益有220萬元左右?!惫究偨浝砹謧チx說。
“自發自用、余電上網”讓分布式光伏用戶有了積極性。不僅如此,隨著碳排放權交易的加快推進,全社會開發新能源的熱情更是節節高。4月2日,林偉義簽下一份分布式光伏碳資產聚合合作協議,這也是浙江省電力系統首次進行碳資產聚合的嘗試,“我們之前主要通過售賣電量獲取收益。以后,光伏上網的電量還可以折算成減排量,當地供電公司幫我們將這部分減排量通過國家核證后,就可以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進行交易?!睂τ谶@個收益新渠道,林偉義很期待。
從建筑屋頂到茶園荒山,從沿海灘涂到養殖魚塘,星星點點的“漁光互補”“茶光互補”等新型復合式光伏在浙江快速發展。邵學儉介紹,截至2020年底,浙江省累計建成光伏發電裝機1517萬千瓦,其中分布式光伏裝機1070萬千瓦,目前光伏發電已成為浙江第二大電源。
華東其他省市也不甘“落后”。據國網安徽電力副總經理吳迪介紹,截至今年3月底,安徽風電、光伏總裝機容量達到1876萬千瓦,已經超過省內機組發電裝機容量的三成。截至2020年底,在零碳資源并無突出優勢的華東四省一市(上海、江蘇、浙江、安徽、福建),風光等新能源并網裝機總量已達到7622萬千瓦。